第1课 《燕子》
知识点类别 | 具体内容 |
重点字词 | 会认/会写:伶俐、翼尖、荡漾、倦了、闲散、纤细、木杆、几痕 多音字:散 (sǎn闲散 / sàn散会) 杆 (gān 旗杆 / gǎn 笔杆) 圈 (quān 圆圈 / juàn 羊圈) 近义词:聚拢—聚集 生机—生气 掠过—拂过 反义词:乌黑—雪白 轻快—沉重 活泼—呆板 |
精彩句子/表达 | 比喻句:一身乌黑的羽毛,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,加上剪刀似的尾巴,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。 动态描写: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,在阳光满地时,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,叽的一声,已由这里的稻田上,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。 静态描写:嫩蓝的春天,几支木杆,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,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,那便是燕子。 |
阅读理解要点 | 抓住外形(羽毛、翅膀、尾巴)、飞行、休憩几个方面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。 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。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和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燕子。 |
写作启示 | 学习按一定顺序(整体到局部、飞行姿态到休憩状态)观察和描写小动物。 模仿运用比喻、拟人等手法,让描写更生动形象。 注意动词的准确运用(如“掠”、“沾”、“飞”、“停”)。 |
情感/价值观 | 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,培养热爱大自然、喜爱小动物的情感。 |
第2课 《古诗二首》
知识点类别 | 具体内容 |
重点字词 | 会认/会写:鸳鸯、惠崇、蒌蒿、河豚、欲、融、燕、鸳鸯、减 理解:迟日、泥融、沙暖、芦芽、短、上、欲、河豚 |
诗句理解 | 《绝句》 (杜甫) 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(阳光、江山、春风、花草)。 后两句聚焦燕子衔泥筑巢、鸳鸯安睡沙洲的细节,突出春天的温暖、生机与悠闲。 《惠崇春江晚景》 (苏轼) 根据画作想象:竹林、桃花、春江水暖、鸭群、蒌蒿、芦芽。 “正是河豚欲上时”是诗人的想象,点明早春时节,增添了趣味。 |
背诵默写 | 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两首古诗。 |
阅读理解要点 |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。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,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。 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 了解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是题画诗。 |
情感/价值观 | 领略古诗中春天的魅力,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,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。 |
第3课 《荷花》
知识点类别 | 具体内容 |
重点字词 | 会认/会写:花瓣、莲蓬、饱胀、破裂、姿势、仿佛、舞蹈、翩翩起舞、随风飘动 多音字:挨 (āi 挨近 / ái 挨打) 近义词:清香—芳香 赶紧—赶快 姿势—姿态 仿佛—好像 反义词:展开—合拢 破裂—完整 停止—开始 |
精彩句子/表达 | 排比句: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。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,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。有的还是花骨朵儿,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。 比喻句:荷叶挨挨挤挤的,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。…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。 拟人/想象: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,穿着雪白的衣裳,站在阳光里。…不光是我一朵,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。 |
阅读理解要点 | 学习作者按观察顺序(闻到清香→看荷花→想象变成荷花)写景的方法。 抓住荷叶的“多、绿、圆”和荷花的不同姿态(刚开、全开、未开)进行描写。 体会作者沉浸其中、与荷花融为一体的美妙想象和感受。 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。 |
写作启示 | 学习按一定顺序(整体→局部,或由远及近等)描写植物。 运用排比句描写事物的不同状态。 大胆运用想象,融入自己的感受。 |
情感/价值观 | 欣赏荷花的美丽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,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。 |
第4课《昆虫备忘录》
知识点类别 | 具体内容 |
重点字词 | 会认/会写:备忘录、凡是、距离、款款、膜翅、益虫、大约、黑斑 理解:款款、严丝合缝、琢磨(zuó mo) |
内容要点 | 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昆虫(蜻蜓、瓢虫、独角仙、蚂蚱)的显著特点。 蜻蜓:复眼(视觉好)、翅膀(膜翅)、飞行姿态(款款)。 瓢虫:外形(朱红瓷漆似的硬翅,上有小圆点)、种类(益虫/害虫)。 独角仙:体型大、甲壳硬、力气大、有独角。 蚂蚱:尖头绿蚂蚱(动作快、声音难听)、土蚂蚱(外形土色带黑斑)。 |
表达特点 | 语言简洁明了,像记录笔记一样。 抓住每种昆虫最突出的1-2个特点进行介绍。 运用生动的比喻(如“朱红的、瓷漆似的硬翅”)和拟声词(如“噌”)。 穿插作者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感受(如被“挂大扁儿”咬了)。 |
阅读理解要点 | 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昆虫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。 体会作者对昆虫的细致观察和浓厚的兴趣。 了解“备忘录”这种记录形式的特点。 |
拓展活动 | 尝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昆虫或小动物,模仿“备忘录”的形式,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它的特点。 |
情感/价值观 | 激发观察身边小昆虫的兴趣,了解一些昆虫知识,体会观察的乐趣。 |